钟埭,古称“钟带”,别名“钟溪”,位于平湖城区的西北部,钟埭河的西端,河北是老街,河南为新区,距钟埭街道办事处偏西北6.7千米,今为钟埭村驻地。
据2016年《钟埭镇志》引自明崇祯年间《嘉兴县志》记载:“相传五代吴越(907—960年)时,有钟姓氏族居此,故名钟溪。”
清代期间,钟埭集镇曾属嘉兴县胥山六都;宣统元年(1909年),置钟埭区。民国十七年(1928年),建钟埭镇。1949年5月,改建钟埭乡,后白马乡并入。1958年10月,建钟埭人民公社;12月划归平湖。1984年钟埭恢复乡名,1986年撤乡建镇,2004年撤镇建立街道。其间钟埭均为当地的行政驻地。
钟埭集镇依水成市,街道两侧的房屋鳞次栉比,商家店铺依次排列。据明万历年间《嘉兴府志》卷一记载:“嘉兴县……其市镇四:钟带、新丰、新行、王店。”可见,明代时期钟埭已成为嘉兴县四大名镇之首。
清光绪年间《嘉兴府志》引自明代《东岳行宫碑》云:“嘉兴东下四十里,曰钟带镇,村落市阛所聚,居人稠密。”
嘉庆年间当湖名士胡金题在他的《钟溪》一诗中,十分逼真地记叙了钟溪当年的水乡风光和地方特产,令人陶醉不已:
幽绝钟溪路,沿流信野航。
板桥黄叶渡,水阁蓼花塘。
小市鱼虾贱,残秋粳稻香。
更沽缸面酒,篷底醉斜阳。
钟埭古镇老街,至今还基本保留着清末民初的建筑格局和风貌,街巷、民居较为完整,河港、驳岸、埠头等建筑实体依然存在,是一处充分体现浙北平湖水乡风貌的历史街区,也是平湖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集镇老街之一。
老街两侧分列着众多古民居,街面基本保持曲径通幽的格局,白墙黑瓦,小桥流水,现存众多古迹,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老街东西走向,长约4里,以中心处的庙桥(今为兴钟大桥)为界,分为东大街与西大街。东大街的圆通寺旧址,一棵植于清代的银杏树其树龄有250余年。
万历年间《嘉兴府志》卷四记载:“圆通寺,在治东三十六里,元有废址,(后)周显德五年(958年),居民茅承翰申汉南王,乞于旧址立宁国寺。(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十一月,改圆通寺。(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定为教寺。有杏二株,历唐、宋至今。”
古寺虽已移址新建,却承载了千年历史。东大街中部的东岳庙旧址,俗称大王庙,仍遗存古代的大量石构件及石碑。西大街西侧的“新四军(浙东纵队)北撤司令部”驻地,留下了抗战胜利后新四军浙东纵队北撤时途经钟埭的史实。老街南侧濒临钟埭市河,西大街上有众多石桥相连,清代重建的国寺桥、青龙桥、太平桥等多处古迹基本保持完整。
钟埭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名人辈出。唐代著名志怪小说家段成式晚年曾定居钟溪的段墅塘。段成式(803—863年),字柯古,祖籍山东邹平,宰相段文昌之子。他以读书为嗜,博学强记,知识渊博,和当时的著名诗人李商隐、温庭筠齐名。
历任吉州(今江西吉安市)、处州(今浙江丽水市)、江州(今江西九江市)刺史,官至太常少卿。在晚唐时期,他的能诗善文享有盛名,除其代表作志怪小说《酉阳杂俎》传于后世外(平湖市图书馆有藏书),在《全唐诗》中还收录他的诗词30多首,《全唐文》中收录他的文章11篇。
他在晚年定居钟埭期间,捐助当地挖塘、开浜、造桥,为地方百姓做了许多善事。民国年间,钟埭创办小学,定名为“段墅小学”,以示对段成式的纪念。清代年间平湖乡贤董征曾与诗友前往钟溪踏青,为沈步青所作的《钟溪棹歌》唱和,诗中提到了段墅塘的地名:
旧迹钟溪段墅塘,
棹歌声响入渔榔。
侬吟一曲新溪水,
绮调于今让沈郎。
明末的徐石麒(1577—1645年),字宝摩,世居钟埭。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授工部营缮主事,因得罪宦官魏忠贤被削职。崇祯元年(1628年)恢复原职,后来官至吏部尚书,因受官场排挤,遂辞官隐居枫泾。清兵围攻嘉兴,城陷后,他自缢而死。乾隆年间,追谥“忠懿”,生前著有《官爵志》《可经堂集》等文集。
乾隆至嘉庆年间,当地乡贤盛宗楷所作的《钟溪竹枝词》12首,随后沈步青续成的《钟溪棹歌》70首,宝贵地留下了当年钟埭一带的风土人情,流传至今。嘉庆年间平湖文人谢宗海为此有感而发:
钟溪溪水接鸳湖,
倚棹东风兴不孤。
续得新诗七十首,
声声嗣响小长芦。
今日之钟埭古镇,已经旧貌换新颜。 从1985年起,在老街的港南开辟新街区,先后建成群建路、育才路、广安路、镇南路、和盎路、油车浜路和兴工路等,集镇市容焕然一新。
2015年起,又建成樱花公园、茶花公园,成为平湖市的一大观光胜地。丰富的钟埭古镇历史文化,促进了经济的迅猛发展。地处钟埭街道的平湖经济开发区,自2001年起,利用外资发展地方经济,连续14年进入浙江省省级经济开发区“十强”行列。
2013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平湖经济开发区正式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至今,已有来自日本、韩国、德国、西班牙、美国、瑞典、意大利、瑞士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前来投资兴业。近200家的外资企业中,有12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开发区投资发展,占浙江省的八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