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用人单位拖欠工资时,劳动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与用人单位协商
劳动者首先可以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要求支付拖欠的工资。
如果协商无果,可以采取进一步的法律行动。
向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举报
劳动者可以向当地的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举报,拨打全国统一的劳动保障咨询热线12333。
劳动监察部门有权对企业进行调查,并责令其限期支付拖欠的工资及赔偿金。
申请劳动仲裁
劳动者可以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当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
仲裁庭会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作出仲裁裁决,如果用人单位不执行裁决,劳动者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通过诉讼途径解决
对于劳动纠纷案件,劳动者对仲裁结果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对于劳务欠款类案件,劳动者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解除劳动合同并主张经济补偿金
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为:根据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保存相关证据
劳动者应保存劳动合同、工资流水、工作证、考勤记录等证据,以便在维权过程中证明自己的权益。
寻求工会或第三方调解
劳动者可以向企业工会求助,工会可以出面与企业进行调解协商。
如果企业未设立工会,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等第三方调解机构申请调解。
注意时效问题
劳动者应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采取行动,否则可能丧失仲裁申请的权利。
通过以上措施,劳动者可以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确保得到应得的工资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