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毛百科 手机版
时间 贷款 费用 车辆 公司 银行 企业 自己的 万元 可能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临沂“新农人” | 蓝莓枝头青春俏

“新农人”档案

刘洪强,沂水县杨庄镇人,1991年5月出生,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毕业,是其蓝莓家庭农场负责人,临沂市“四雁工程人才”培育对象。

在临沂客户端讯在位于沂蒙山腹地的沂水县杨庄镇,“90后”青年刘洪强用5座智慧大棚改写了传统蓝莓种植业的生存法则。基质栽培的蓝莓在电动轨道车上穿梭,物联网系统替代了老农的锄头,这场静默的种植业创新正托起一个年产值突破千万元的现代农场,讲述着一位“新农人”与土地重新对话的故事。

“我这个蓝莓用的是无菌土,喝的是纯净水,听的是轻音乐!”3月30日,刘洪强举起一颗成熟的蓝莓,做起了广告。他的身后,3万棵蓝莓树整齐列阵,蓝叶间白花,蓝果缀梢头,蜜蜂枝头闹,慕名而来的采摘者络绎不绝,打工的村民熟练摘下一粒粒饱满的果实。

2023年春,在外经营建筑建材生意的刘洪强决定回乡种蓝莓。这个选择让乡亲们不解:“城里的买卖做得好好的,回来遭这份罪?”但他心里知道,杨庄镇万亩蓝莓基地的黄沙土壤始终在召唤,故园永远是一个抹不掉的情结。

实际上,2023年前后,他历时一年,跨越五省十市,行程一万多公里,北上东三省,南下云南,踏遍周边青岛、日照所有种植蓝莓的基地,只为寻找故乡蓝莓产业的突破口。

杨庄镇种植蓝莓已历10年,露天种植和大棚地栽技术已经成熟。传统地栽模式下,种植户要面对品种老化、管理粗放的困境,市场价格波动,一亩地年收入不过万元。

“在辽宁丹东,我看到基质栽培的盆栽蓝莓很受震撼,这才是现代农业该有的样子!”他说,反观杨庄的蓝莓种植,完全还可以更进一步——大棚改变四季,大棚盆栽技术更胜一筹:不用靠天吃饭,不怕雨雪冰雹、天旱水涝;用杀菌杀虫的基质种植,就可以不惧病虫害;传统地栽蓝莓三年才能挂果,而将蓝莓种植在椰糠、珍珠岩等透气的“人工土壤”中,不仅隔绝土传病害,更让水肥利用率提升至98%,将挂果周期缩短至10个月,还能通过环境调控让果实提前三个月上市。

数据显示,与传统地栽相比,盆栽技术使种植密度提升50%,病虫害发生率下降90%,更关键的是,每盆蓝莓的年均产量达5斤,最高可以卖到200元/斤。

谋定后动。刘洪强投资520万元在大罗张村建立蓝莓家庭农场,每座占地10亩的5座现代化大棚拔节而起,成为全国较大的暖式蓝莓大棚群。每一棵蓝莓都生长在无菌无虫的“土壤”里,喝着300多平方米的无菌调配净化水池的纯净水。同时,投资30万元新建水肥一体化系统,实现对每一株蓝莓的精准滴灌。

5座大棚,科技感爆棚。

首先是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每一棵蓝莓都能雨露均沾。这套系统的核心在于通过管道系统将水肥精准输送至蓝莓的根系区域,可以让3万株蓝莓同时浇灌,每一盆的浇水量、施肥量能做到同比上下误差0.1%,省肥省水,省时省力——这就有点工业化栽培的味道了。

其次是温控自动化。通过实时监测与精准控制,为农作物生长创造最佳温湿度条件。每座大棚设置若干个温度监测点,温度达到24度,系统自动打开降温;低于24度,自动关闭,温度再低,降下棉被保温;高于32度,自动报警。

“3号棚东区温度升至32.1℃,超出设定阈值0.6℃,请注意查看!”人还在休息中,手机报警电话就来了,这是智慧大棚,系统帮人24小时值守。

最惹眼的是大棚内的电动轨道小火车,一趟能拉半吨蓝莓。来大棚里打工的大都是五六十岁的家庭妇女,一筐蓝莓三四十斤,搬起来费劲。有了“小火车”,干活就轻松多了。电动流风机和智能音响,让空气流动起来变成风,给每一棵蓝莓吹吹风,听听音乐,让蓝莓植株产生有节律的振动,有利于提高产量。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种蓝莓,要相信科技,不要相信人!”刘洪强说。

2024年冬末春初,周边大棚还在休眠期时,刘洪强的温室里蓝莓花香四溢。这种被称作“花香蓝莓”的新品种,在春节前就能结出第一茬果实,填补了北方冬季鲜果市场的空白。青岛、济南、临沂的游客们涌入大棚采摘,举着手机拍摄蓝莓从开花到结果的延时视频,这些短视频在社交平台裂变传播,把杨庄蓝莓变成了新晋“网红”。

是不是可以把果园“搬进”客厅?想到就去做!春节期间,刘洪强还创新推出“客厅果园”模式——消费者以500元/盆认购挂果蓝莓树,五年内可无限次免费续吃同一棵树上的蓝莓,吃完送回培育新果,拉回家接着吃。兼具观赏与采摘功能的盆栽迅速售出千余盆,带动农产品附加值提升近十倍。

杨庄镇同步推出的“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更如及时雨:兴罗果品专业合作社提供组培苗,镇里协调土地流转,农商行推出“蓝莓贷”专项产品。合作社支持,科研团队攻克组培育苗难关,杨庄蓝莓品种扩充至28个,年培育穴盘苗500万株,形成从育苗到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2025年初,第一批盆栽蓝莓以每斤200元的高端价格打入长三角市场时,刘洪强这位曾被质疑声环绕的“叛逆青年”,终于用数据证明了现代农业的无限可能。

春光浩荡,刘洪强有了更大胆的设想:计划扩建50个新型日光温室,将5G物联网引入大棚,让每一盆蓝莓都有专属的“健康档案”;与高校合作研发蓝莓酵素面膜,把深加工车间变成“美丽工坊”;还在各大平台开通了账号。镇党委书记周福来在调研时感叹:“小刘种的不只是蓝莓,更是健康,是用现代思维重新编码的乡土基因。”

3月30日,刘洪强蹲在盆栽架前检查蓝莓根系,指甲里塞满了椰糠和泥炭。这个曾经向往城市的年轻人,如今最享受听着滴灌系统轻微的滋滋声,看监测屏上的数据曲线平稳跳动。他知道,这些数据藏着让土地重新年轻、重构乡土基因的密码——那是新一代农人对土地最深情的告白。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孙玉光 程洪芸 通讯员 田宝宗

编辑:王璐

相关文章
  • 精准核算碳排放助绿色转型

    经济日报记者 王轶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行业覆盖范围。排放出的二氧化碳如何监控?碳足迹又如何有效管理?目前,一些地方和重点行业已经进行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走进位于国网江苏电力

    2025-04-04 09:52:00
  • 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分论坛嘉宾报名通道全面开启

    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将于4月29日至30日在福州举办。目前,峰会分论坛嘉宾报名通道已全面开启,国内外数字经济相关部门、团体、企业代表可通过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官方网站或小程序进行报名。本届峰会设置电子政务、数字文化、数字生态文明等21个分论坛。其中,数据主题分论坛有5个子论坛。另外,峰会还将举办4场专

    2025-04-03 09:42:00
  • “舶来品”成为“外销货” 云南蓝莓如何成为国货之光?

    被誉为“浆果之王”的蓝莓,过去主要依靠进口进入中国市场,因其独特的营养价值和口感,成为很多人的心头好,可惜价格有点高。今年以来,不少消费者发现,市场上的蓝莓没有之前那么贵了。其实,消费市场的新风向背后,是国内蓝莓种植范围的拓展、种植技术的革新和产业链的日益完善。2024年,我国蓝莓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

    2025-04-03 04:41:00
  • 【减重指南③】反弹又重来?分级减重方案帮你科学破局

    编者按当前,全国各地积极推进“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体重管理”成为热词。在彩云之南这个味蕾的狂欢圣地,如何让科学的体重管理与“菌子飘香”的烟火气和谐共生?如何在“晨吃米线,暮饮茶”的日常里轻松拥抱健康?即日起,云南网推出适合“云南宝宝”的减重指南,专访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专家,制定最适合云南人的减重

    2025-04-02 22:12:00
  • 定西市积极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来源:定西市工业和信息化局_工作动态】近年来,定西市认真落实全省强工业行动推进大会精神,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智改数转网联”为主攻方向,以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为着力点,深入推进全市工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各项工作稳步有序推进,数字化转型

    2025-04-02 19:49:00
  • 能不能把杂活交给AI,把生活还给自己

    澎湃新闻记者 杜海燕 孔家兴 王亚赛 卫瑶实习生 陈炜漫 何洛伊3月26日,ChatGPT-4o更新了多模态图像生成功能。“说人话”就能生图p图的方式,让不少设计师直呼“天都塌了”。ChatGPT-4o的图像理解和融合生成能力,让一些设计从业者感到担忧。图片来源:综合网络。一时间,使用4o生成的吉卜

    2025-04-02 15:34:00
  • 16位钢铁行车女工跨界做养老护理员:“职场转型,我们行业选对了!”

    她们曾是飒爽英姿的宝钢行车工,在高空中操控庞然大物,每天开动机器、吊运几百公斤重的物料。而今,她们转型做养老护理员,照料老人起居、看护老人安全、协助老人活动与康复。经过几年磨炼,16位从钢铁行业走出的产业女工,在上海市第三社会福利院(以下简称“市三福院”)找到职业发展新方向。她们平均年龄43岁,中专

    2025-04-02 07:02:00
  • 拟亿元投建柬埔寨生产基地,天元宠物同时谋划重大资产重组,承压的业绩能否支撑?

    4月1日晚间,天元宠物(301335)发布公告称,公司拟投资金额约1亿元在柬埔寨磅士卑省贡比赛县斯朗乡投资建设宠物用品生产基地,生产猫爬架、宠物窝垫等宠物用品,来源为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公告显示,公司2021年在柬埔寨磅士卑省贡比赛县宗隆乡设立了子公司柬埔寨天元鼎旺宠物用品有限公司。目前,随着公司经

    2025-04-01 18: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