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的法律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合同主体的风险
主体资质瑕疵:包括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等证照过期或未年检,以及未取得必要的资质文件如生产许可证、特殊产品经营许可证等。
超越经营范围:合同标的不在对方经营范围之内,或对方不具备相应的有效资格和特许经营许可证。
代理行为存在瑕疵:包括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合同,法定代表人签字不真实,无授权委托书,或委托代理人持有的授权书不真实、不具备代理权限、超过有效期等。
履约能力不足:如注册资本低于合同标的额,实际生产能力不能满足合同要求,资产负债率高,曾有违约行为,商业信誉不高等。
合同签订过程的风险
合同效力问题:合同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合同约定的免责条款包含免除本方主要义务、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内容,或合同存在可撤销、可变更的情形。
合同形式问题:合同形式不符合法律规定,如未采用书面形式。
合同内容问题:合同内容语言表述不规范,文字、标点错误,上下文内容不一致。
合同签章问题:合同约定双方签字并盖章生效,但仅签字或仅盖章,存在生效瑕疵。
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
对方丧失履行能力: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现对方丧失履行能力或其他可能违约的情形。
对方违约:对方因自身主观原因不按照合同约定的义务履行,如拖延履行或拒绝履行,常见现象包括有货不交、拖欠货款、转移财产、赖账不还等。
履行不当:履行过程中因己方生产经营发生突发事件或投资战略发生重大调整而可能发生己方违约需承担违约责任的风险。
合同产生纠纷时的风险
应对措施不力:如果在合同可能产生纠纷时应对措施不力,会导致己方在日后诉讼中处于不利境地。
合同管理中的风险
企业合同管理制度和流程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合同管理和风险控制机制。
其他风险
对交易对方的资信状况缺少了解:未查验对方营业执照或工商登记,对该企业的性质、经营范围、注册资金及法定代表人等基本信息不甚了解。
对交易对方是否为适格主体缺乏认识:未经授权的科室、车间等内部部门,或未正式取得营业执照和已经被注销、撤销的企业本身都不具备对外签订合同的主体资格。
对担保人的具体情况疏于审查:未对担保人的资质和担保能力进行充分审查。
对抵押财产的状况怠于查验:未对抵押财产进行详细检查和评估。
口头变更合同后未用书面形式确认:口头变更合同后未及时以书面形式确认,导致后续纠纷。
以上是合同可能面临的主要法律风险,企业在签订和履行合同时应当充分了解和防范这些风险,以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和履行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