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毛百科 手机版
时间 贷款 费用 公司 车辆 银行 企业 万元 自己的 可能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新疆和田:不负春光植新绿 齐心共绘富民篇

央广网和田4月13日消息(记者丁安)春回大地,在新疆和田地区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一场拓宽锁边绿色防护带宽度、巩固提升锁边成果的战役正在展开。

数台推土机以磅礴之势推平连绵沙丘,为绿色的希望开辟道路;林草技术中心的技术人员与护林员协作栽种耐旱中草药苗,每个动作都饱含着对这片沙地的期待;去年完成塔克拉玛干锁边合龙的区域,沙漠玫瑰冲破沙层露出新芽;滴灌带的水滴有序落下,滋润着这片干涸的沙漠,像一条条生命的脉络延伸在广袤沙海……

民丰县推土机正在推平沙丘 (央广网发 刘少鹏 摄)

为加快推进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新疆出台了《支持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的九条措施》。和田地区林草系统积极响应,因地制宜,秉持“科学治沙、多措并举、政府指导、全民参与、治沙可持续”的理念,向沙漠要土地、要效益、要出路、要产业,全力推广“于田模式”,以增加村集体及农户收入为目的,力求实现生态效应、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三赢”局面。

农户参与 探索沙漠产业新路径

“我承包了380亩地,种植玫瑰,套种桃子。现在地里有10个人在嫁接,每人一天工资约300元。总共投入约40万元,预计5到6年可以收回成本。”于田县阿热勒乡夏玛勒巴格村村民阿布杜热合曼·麦麦提说。

阿布杜热合曼·麦麦提经营着一个汽车装潢坐垫厂,起初对在沙漠里种植持怀疑态度,试种10亩地看到收益后,在全家人的支持下,他毅然承包了380亩地。如今,他每天都干劲十足地穿梭于田间,并憧憬着将桃子通过冷链销往全国各省市。

于田县阿热勒乡党委书记蔡显富介绍,为鼓励农户参与治沙种植,路、电、水等基础设施都由政府“买单”。目前该乡以沙漠玫瑰为种植主体,套种多种耐旱作物,在提高抗风险能力的同时,努力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截至目前,当地已有超过230余户种植大户承包2.9万余亩地。

艾克木·买提克然正在调节滴灌带 (央广网记者丁安 摄)

同样人多地少的和田县,通过政府引导,将沙地划拨给村,村集体再低价承包给有治沙意愿的农户,每户30亩至50亩,农户自主申请,治理沙地,发展沙产业。对于资金和种植技术欠缺的农户,当地鼓励他们入股合作社实现共同收益。

和田县罕艾日克镇霞村村民艾克木·买提克然投入11万元承包了50亩地,他准备先种大果沙枣改良土壤,再套种桃子、杏子等水果。

和田县林草局林草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杨生虎介绍,每天都有技术推广人员在现场指导。目前,全县已有1322户村民申请治沙,治理面积达6.18万亩。

企业助力 创新治沙种植模式

“我们通过‘乔灌结合、乔药结合、灌药结合、林药间作’的新模式,从今年3月开始种植中药材。目前已种植银杏、榅桲、酸枣、大果沙枣等乔木,红柳、梭梭、白刺、四翅滨藜等灌木,计划开发1000亩土地,试种37种中药材。公司之前从事物业和绿化,现在和种子公司合作,由种子公司提供种苗、管理和销售。后期将按照1个品种试种10亩的计划,通过1年至2年试种,根据中药材抗逆性和适应性,规模化推广适宜于田县种植的各类中药材,挖掘本地药材潜力。”新疆阗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国英介绍。

塔克拉玛干锁边合龙区域的于田县万花园沙产业试验田沙漠玫瑰露出新芽 (央广网记者丁安 摄)

于田县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江东辉表示,目前采用“1 + N”创新模式,以沙漠玫瑰为主体,套种甘草、板蓝根等多种中药材,结合防沙治沙工程,大力发展玫瑰花、肉苁蓉等沙产业,促进于田县传统小而散的玫瑰花产业逐步向“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方式转型,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效益日益提高。

于田县计划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建设中药材交易市场,并与全国各大中药材市场有效衔接,形成集商品集散、价格形成、信息汇聚、仓储物流、加工配送、质量检验、追溯管理、电子商务、金融服务为一体中药材市场,中药材年交易量可达30万吨,力争打造成为新疆中药材核心集散中心。

在民丰县防沙治沙试验站,林草技术中心的技术人员与护林员协作栽种耐旱中草药苗 (央广网发 马晓杉 摄)

在民丰县防沙治沙试验站,林草技术中心的技术人员与护林员协作栽种耐旱中草药苗。试验站目前已种植22个中草药品种,共1250亩。

民丰县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贾磊介绍,民丰县和新疆农业大学做了大量调研,根据中药属性进行试验种植,计划找到好生长、市场需求量大的中药材品种,产出效益后引导群众种植。

新疆塔漠鑫环境治理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采用“草方格固沙+沙枣树”的叠加式治理方式,今年年底计划种植2.2万亩,目前有40多人种草方格,40人种树,16人进行管护,项目将管护至2030年,全部成活后移交当地政府。

项目负责人麻晓斌介绍,草方格三四年后有一半需补种,而树成活后则无需频繁补种,土壤改良后还可发展林下经济。

“民丰县经过无数次试验,选择芦苇铺设草方格沙障,带动了芦苇收割产业,参与收割的农牧民人均增收7740元左右。”贾磊说。

全民动员 共筑绿色生态屏障

和田采取“标准化收割、订单化收购”模式,发动8000余名群众利用冬闲收割工程治沙所需芦苇,收储芦苇7万余吨,让群众在就业中增收。

新增4580户群众踊跃申请参与防沙治沙,申请防沙治沙面积23.5万亩;5家合作社申请治沙面积1.25万亩;15家治沙企业申请治沙面积8.9万亩,通过“群众+合作社+企业”的治沙参与体系,有效激发社会各界在防沙治沙领域的活力……和田地区在防沙治沙工作中,积极发动群众力量。

和田地区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邓晓波表示,2025年自治区下达和田地区阻击战任务140.98万亩,和田地区自加压力,实际规划任务310.93万亩。得益于政策支持,各族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创收,参与积极性高涨。

春日植树,种下的不只是树苗,更是和田地区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信心。

和田地区广泛动员乡镇干部、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西部计划志愿者、护路员、护林员、管地工等各类群体共同参与,真正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治沙治的不仅是生态,更是民心,兴的不仅是产业,更是希望。和田地区这条“绿富同兴”之路,正是全球荒漠化治理中鲜活的新疆方案、中国方案。

原标题:《新疆和田:不负春光植新绿 齐心共绘富民篇》

栏目主编:秦红 文字编辑:程沛

来源:作者:央广网

相关文章
  •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安徽往前赶】宿州:从“相加”到“相融”加快产业转型跨越式发展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宿州市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为突破口,加快产业转型跨越式发展。本台记者 郑志这里是宿州华兴达光电有限公司,企业持续突破电容式触摸屏的灵敏度与耐用性极限,凭借其自主研发的纳米镀膜工艺和人机交互技术,让产品迅速打开国内顶级智能终端市场,企业的产能也是入驻园区时的1

    2025-04-14 00:11:00
  • 新疆和田:不负春光植新绿 齐心共绘富民篇

    央广网和田4月13日消息(记者丁安)春回大地,在新疆和田地区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一场拓宽锁边绿色防护带宽度、巩固提升锁边成果的战役正在展开。数台推土机以磅礴之势推平连绵沙丘,为绿色的希望开辟道路;林草技术中心的技术人员与护林员协作栽种耐旱中草药苗,每个动作都饱含着对这片沙地的期待;去年完成塔克拉玛干

    2025-04-13 09:32:00
  • 我国最大超深油田油气累计产量突破2000万吨

    从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获悉,我国最大超深油田——塔里木油田富满油田累计生产油气产量当量突破2000万吨。富满油田位于号称“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是我国目前油气资源量最大的超深油田,油藏普遍埋藏在7500米至10000米的超深层,油气资源量超10亿吨,具有世界罕见的超深、超高温、超高压、高含硫

    2025-04-12 17:56:00
  • 李民就湖南省“十五五”规划编制课题来娄调研

    李民就湖南省“十五五”规划编制课题来娄调研梁立坚陪同 娄底新闻网讯(娄底日报全媒体记者 邓涛)4月8日至9日,省政协副主席李民率调研组来娄围绕湖南省“十五五”规划编制课题“战略腹地和产业备份基地”开展调研。省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刘崇斌、张世平,驻会副主任范波参加调研。市政协主席梁立坚,市委常委、

    2025-04-11 11:34:00
  • 古交市“五大行动”加快转型发展

      4月9日,古交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开幕。会议提出,锚定转型方向,实施“五大行动”,坚定不移向新而行、向绿而行、向效而行,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争当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排头兵”。  实施煤炭产业固本强基行动。坚持“立足煤、做强煤,延伸煤、超越煤”,推动2座煤矿产能核增、3座煤矿复工复产、2

    2025-04-11 11:31:00
  • 哈市农科院自主研发的小龙虾养殖技术入选了!好吃!

    示范推广10万亩,产值超7亿元!哈尔滨市农科院“寒地小龙虾养殖技术”入选省农业主推技术近日,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发布推介农业主推技术名录,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自主研发的“寒地小龙虾养殖技术”成功入选,成为全省水产养殖领域的重点推广技术之一。“寒地小龙虾养殖技术”入选黑龙江省农业主推技术,是农业科技突破与

    2025-04-10 20:36:00
  • 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发布2025年“自贸提升战略”路线图:打造制度型开放示范区

    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按下“升级加速键”!4月10日上午,济南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聚力项目提升 开创强省会建设新局面”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19场,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以下简称“济南片区”)专场。发布会公布了济南片区2025年“自贸提升战略”路线图:济南片区将以“项目提升年”为总牵引,紧紧围绕“1234”工

    2025-04-10 18:34:00
  • 深圳32条政策东风吹:真金白银补贴“AI+医疗”平台,突围黄金赛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李佳英 广州报道近日,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了《深圳市全链条支持医药和医疗器械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共32条具体举措,构建起从创新源头到市场应用的全链条支持体系。在创新赛道布局上,深圳将目光投向代谢性疾病、风湿免疫疾病等领域,聚焦核酸药物、蛋白

    2025-04-10 17: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