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毛百科 手机版
时间 贷款 费用 公司 车辆 企业 银行 万元 自己的 可能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给地球做CT”!南极度夏考察科研成果丰硕

“雪龙”号极地科考破冰船4月上旬已返回上海,而“雪龙2” 号预计6月回国。本次南极度夏考察科研成果丰硕,尤其是在地面综合地球物理探测方面。打个形象的比方,就是科考人员在南极给地球做了个CT。

地球物理探测是通过观测地球物理场的分布和变化规律,来揭示地下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动力学过程的一门综合性探测技术。在南极做地球探测,除了考虑绿色环保的理念外,还需要考虑设备在南极这种低温以及冰雪地表环境的适应性。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队员 刘国峰:在基岩出露区和海陆交汇处,我们主要采用了无人机搭载的航空伽马能谱仪和地表的磁力梯度仪开展探测工作。在冰盖上,我们主要采用了电磁和地震探测的方法,其中主要是地震探测的方法。说到地震探测,它是需要一个震源激发地震波,地震波在冰盖和冰下基岩内传播,遇到界面以后它会反射回地表,我们在地表布设了检波器来接收这些反射回地表的地震波,以实现对冰盖和冰下基岩的探测工作。

刘国峰介绍,通过对探测数据的精细化处理,可以把数据转化成地质模型,从而获得冰盖和冰下基岩的结构和构造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可以划分冰盖的内部结构、判断冰盖的运动方向和潜在的移动速度,这些要素关系到全球的气候变化,同时,还可以为基岩、冰芯以及冰下湖的钻探等提供选址支撑。

南极中山站开展光学等空间监测工作

在我国南极中山站,今年,科考队员持续开展光学和射电波段的空间监测工作,部署一套大口径自动跟踪的光学望远镜和新的天文观测仓,从而进一步提高空间碎片威胁预警,支持全球化太空治理。

据了解,空间碎片主要在低轨道区域活动,极地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的空间碎片分布最为密集。而极区是地球开向太空的窗口,南极是监测空间活动最理想的地基平台。目前,我国南极中山站已建成四台固定指向的光学空间碎片望远镜和一台射电天文望远镜。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队员 张毅:我们本次南极科考的主要任务是部署一台大口径、可无人值守的自动跟踪光学望远镜,对空间碎片目标进行长时间监测,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极地空间碎片监测系统。

张毅介绍,南极地区大气环境非常适合天文观测,并且极夜时间较长,是实现光学空间碎片监测的理想地区。但同时,由于南极气候恶劣,暴风雪等极端天气时有发生,为空间碎片监测带来了较大困难。为了实现全球化空间碎片监测,以及与其它天文台的联合观测,对目标追踪和网络通信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队员 张毅:中山站的空间碎片监测望远镜均在仙女峰上,该位置海拔高并且两面朝海,风力相较于站区位置更强。极夜期间,科考队员经常需要在-30℃的条件下长时间工作。我们今年部署的望远镜,光学系统和控制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同时,我们新安装了一个观测仓,能够实现光学空间碎片望远镜和射电天文望远镜的远程控制和全天候监控。

张毅介绍,空间电磁环境的状况是太空治理的关键一环。由上海师范大学和极地中心合作建设的射电天文望远镜,可以监测空间电磁环境,观测一定频域内的天文分子谱线。同时,今年射电天文望远镜接收机系统将进一步升级,升级后,能够实现更高频率的电磁信号观测。

(央视新闻)

相关文章
  • “给地球做CT”!南极度夏考察科研成果丰硕

    “雪龙”号极地科考破冰船4月上旬已返回上海,而“雪龙2” 号预计6月回国。本次南极度夏考察科研成果丰硕,尤其是在地面综合地球物理探测方面。打个形象的比方,就是科考人员在南极给地球做了个CT。地球物理探测是通过观测地球物理场的分布和变化规律,来揭示地下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动力学过程的一门综合性探测技术。

    2025-04-21 07:36:00
  • 世界读书日前夕 网络文学主题阅读空间在这里启幕

    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近年来,《庆余年》《墨雨云间》《大奉打更人》《九重紫》《国色芳华》等IP改编剧的热播,显著提升了相关原著的阅读量。IP产业链的协同则打破了传统的阅读边界,读者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文字阅读,也能听书、看剧、追番、买谷子等。阅读空间4月20日,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到来前夕,集实体阅读、数字

    2025-04-20 18:48:00
  • 4月9日新闻夜览

    外交部:中国有能力、有底气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外交部发言人林剑9日表示,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经济都有扎实的基础实现稳定发展,也有充足的动力破浪前行。中国有能力、有底气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 七部门合力部署下一步怎么干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

    2025-04-09 21:11:00
  • 今日《新闻联播》速览〔2025.4.8〕

    △视频丨2025年4月8日 时长约30分钟 今日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农业强国,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让科技为农业现代化插上腾飞的翅膀。今年春耕,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李强同欧盟委员会主席通电话。李希出席全国巡视工作会议暨二十届中央巡视省(区、市)动员部署会。系列报道《

    2025-04-08 22:03:00
  • “雪龙”号凯旋!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主要任务完成

    今天(4月8日),“雪龙”号极地科考破冰船返回上海,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顺利完成主要任务。来自国内外118家单位的516人参加此次考察,实施3船分航段进行。除了“雪龙”号之外,“永盛”号已于1月23日完成考察任务返港,“雪龙2”号目前仍在执行罗斯海联合航次,预计6月完成考察任务返回上海。来源:央视

    2025-04-08 09:03:00
  • 长者食堂大厅“错峰”利用,社区生活再添“新空间”

    近年来,经济实惠的社区食堂深受百姓欢迎。在江浦路街道打虎山路社区长者食堂,不仅用餐时段热闹非凡,更在非用餐时段化身为社区居民的“养老活动中心”,实现一地多用的创新模式。“这些简单动作,可以帮助缓解日常不适。”近日一个下午,打虎山路社区长者食堂迎来了当月首场健康科普讲座。杨浦区中医医院推拿科医生凌银露

    2025-04-07 18:30:00
  • 耗资4.88亿美元,NASA全新红外太空望远镜SPHEREx“睁眼”

    IT之家 4 月 2 日消息,正如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因能够探测人类肉眼无法看到的波长而被称为天文学领域的革命性工具一样,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于 4 月 1 日宣布,其全新的红外太空望远镜 SPHEREx 也已正式开启其观测宇宙的“双眼”。此次被称为“首次亮相”的观测结果表明

    2025-04-02 08:13:00
  • 一尺花园、徐家汇书院等获评长三角最美公共文化空间

    3月19日,2025年长三角及全国部分省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暨长三角公共文化产品采购大会启动仪式,在上海浦东新区群众文化艺术馆举行。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赵嘉鸣,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李政,副市长刘多共同启动本次活动。一尺花园 本文图片均由主办方提供在大赛最新评出的20个“最美公共文化空间”

    2025-03-19 21: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