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屏见“好”》栏目,聚焦山东好人好事,让普通老百姓上封面、上开屏、上首屏,用最突出的位置推介“身边的榜样”,讲述精彩山东故事。

“在这山里,走好几里地也见不到一个人,就是神仙也闷死了。”
“不闷,神仙能腾云驾雾。”
这是上世纪90年代末上映的影片《那山那人那狗》中的台词。该影片治愈了无数观众,也让乡村邮递员这一群体进入公众视野。
那时,车马很慢,他们跋山涉水,为人们送来远方的牵挂。
现在,网络很快,他们仍行走山间,为人们投递美好。
今年57岁的孟令强,就是枣庄市山亭区凫城镇邮局的一名邮递员。36年来,他在跋涉山路超80万公里,累计处理150万份邮件,无一延误、差错。
21岁那年,孟令强正式上岗。当时,还没有发达的网络,电话也还未普及,信件是人们与远方亲友沟通的主要方式,而孟令强,就负责将这一份份牵挂送到村民手中。
最开始,陪伴孟令强的只有一辆自行车,而他负责的区域面积超100平方公里,每天需要翻越近70公里山路。为了尽快将邮件送到收件人手中,每天早晨7点,他便蹬着自行车穿梭在村落间。为了节省时间,他自带着干粮上班,中午饿了就吃口干粮,渴了就喝口山泉,累了就身靠车上休息一会。
在这个山区乡镇,蜿蜒的山路,隐秘的村庄,加大了行路和投递难度。有的山路陡峭,需要下来推着自行车才好通过。遇到雨雪天气,路况更复杂,再小心也难免摔跤。孟令强曾在雪后一连三次摔进沟里,也曾在雨中不小心跌进泥水里。摔伤后,孟令强就随手抓起一把雪来止血、止痛,然后一瘸一拐地推车行走在冷清的山路上,直到送完最后一封邮件。
36年来,孟令强风雨无阻,没请过一次假。
日积月累的脚步丈量,让孟令强对这段崎岖山路了如指掌。从网点出发到区域内的每一个地方,怎么走路线最短,往哪条路还能顺带收个件,他都门儿清。同事们都说,老孟的脑子里仿佛装上了“活地图”。
除了送件这一“主线任务”外,孟令强还义务帮忙“带货”。在没有网购的年代里,村子里的孤寡老人、留守妇女购买生活必需品很不方便,孟令强就“顺手”帮他们采购。大到电暖器、化肥,小到种子、牙刷,他总是一分不差地把东西交到老乡手中。在得知滴水村一位身患残疾的村民需要每月到镇卫生院拿药后,孟令强毅然揽过这一任务。“老孟就是我的移动药箱。”十几年来,每当这位村民的药快要吃完时,老孟的摩托声就会准时出现。
后来,村镇里的路况变好了,网购和社交媒体成了人们采购和沟通的新选择,但只要提起老孟,村民都知道他是这条山路上最值得信任的“暖心人”。如今,孟令强也已接近退休年龄,但他还在这条路上继续奔波着。“我要一直干下去,直到干不动的那一天为止。”
(大众新闻记者 孟令洋 编辑 徐晨设计 张海飞 实习生 孙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