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科学城首开区“五大建”全面封顶,预计2026年建成投用——
科创高地拔节生长

4月3日,长沙湘江西畔,湘江科学城科学交流中心主体结构成功封顶。蹇瑞泽 摄(湖南图片库)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王晗
春潮涌动,建设正酣。4月3日,长沙湘江西畔,湘江科学城科学交流中心主体结构成功封顶,较原计划工期提前了58天。这标志着湘江科学城首开区“五大建”主体结构全面封顶,湘江科学城建设驶入“快车道”。
湘江科学城首开区“五大建”包含科技服务中心、科学交流中心、交易展示中心、湘江院士港、湘江创新港等项目,预计于2026年建成投用。湖南湘江新区加快建设湘江科学城集聚区,加速布局新质生产力,吸引更多全国乃至全球优质科研产业机构聚集。
抢工期、赶进度、保质量,产业项目全速“狂飙”
记者在湘江科学城首开区看到,塔吊高耸入云、机械设备轰鸣,湘江院士港、科技服务中心高高耸立,湘江创新港已进入砌体和机电安装样板施工阶段……
科学交流中心总建筑面积约11.7万平方米,未来将与周边岳麓山实验室、湘江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形成联动,打造“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的创新生态链。
“科学交流中心由湘江集团梦想置业公司投资建设,五矿二十三冶承建,自去年8月启动以来,以创新技术和高效管理跑出了项目建设‘加速度’。”湘江集团梦想置业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崔贵庚介绍,项目团队仅用34天完成桩基工程,59天启动首块底板浇筑,67天实现首根钢结构吊装,221天实现项目主体封顶,目前正朝着2026年8月全面竣工的节点全力冲刺。
眼下,该项目已进入装饰装修、幕墙安装等关键阶段,装配式建造工艺和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成为项目建设的一大亮点。记者看到,施工现场通过数字化协同监控管理,效率大幅提升。此外,项目还采用全球领先的阳极氧化铝板饰面工艺,不仅赋予建筑现代美学质感,更确保其具备绿色低碳特性。
“一座智慧、绿色、创新的科学地标正拔地而起,将成为展示湖南科技实力的新名片。”五矿二十三冶一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建平透露,项目推行“节点倒排+资源动态调配”模式,秉持全周期管理理念,借助智慧工地系统,保障工程高质量推进。同时,通过“智慧监管+四不两直”严守安全红线,以实现“零事故、零伤亡”。目前,建设团队正锚定6月底完成相关样板段验收目标,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湖南大学科创港也已全面完成桩基施工,进入基础及主体建设阶段;湖南钢铁技术研究院、初源新材料研究院、湘江科学城新材料基地、湖南省儿童医院(西院区)、湖南师范大学科创港等项目也都在加足马力推进建设中。
民生配套齐头并进,建设现场热火朝天
湘江科学城民生保障和基础设施等配套工程建设同样热火朝天。
长沙市一中(湘江科学城校区)项目作为“一校两址”创新工程,目前所有楼栋已封顶,正进行内外装修。项目规划96个班级,预计可新增4200个学位。计划今年6月建成,9月正式开学。
安置房建设同样热火朝天。省重点民生项目双湖家园,47.2万平方米的建筑体量将保障3291户居民住房需求,目前已进入主体施工高峰;大王山南片保障性住房三期、坪塘北片保障性住房三期等项目也进展迅速,计划2026年完成建设,预计可安置超过2500户拆迁群众。
今年片区内还将建设湘江科学城片保障性住房(一期),以及新型电力系统、能源站、市民公园等配套设施,进一步织密民生保障网。
交通建设方面,南北向融城干道白庭路全长15.15千米,现已完成2段建设;东西向的科创大道(原白云城际主干道)水稳铺设超三成,桥梁施工进度达90%,计划今年6月完成建设;暮坪大桥河西联络线桥梁主体完工,未来湘江科学城至河东通勤时间将缩短至5分钟。
随着湘江科学城首开区“三纵四横”路网等陆续建成通车,交通也将更加便捷。
记者了解到,今年大王山片区共实施40余个项目,涵盖产业、道路、学校、公园、保障房、管网等各类配套和提质改造工程。
民生工程与产业项目建设齐头并进,推动湘江科学城首开区品质与颜值齐升。一个科技创新高地核心示范区,正在湘江西岸加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