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区泰前街道广生泉社区成立于2002年,地处泰城北部核心地带,辖区面积1.2平方公里,有52个居民小区、175栋居民楼,居民3937户、8202人,是市直机关宿舍聚集地,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34.9%,呈现“老年人口多、老干部多、老旧小区多,地理位置特殊、居住人员特殊”的“三多两特殊”格局,存在老旧小区物业管理不到位、发展动力不足、治理与服务协同性不强等问题,社区党委以“泉心服务”党建品牌为抓手,创新探索“组织自治、数据智治、服务善治”的三治模式,助推社区治理精准高效。
“泉”心“自”治聚合力。“泉”源赋能,组织网络全覆盖。广生泉社区将群众需求放在首位,以网格为触角,织密“泉”心网。合理划分十个网格,构建起“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党组织架构,组建“1+2+N”网格工作队,邀请21名热心老党员、老干部担任楼长、单元长、网格长等职务,协助参与基层治理工作。整合“双报到”单位、志愿者、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推动党建网格与多网融合,形成基层治理合力。“泉”涌共治,群策群力促提升。探索打造“泉”民协商广生泉模式,把居民切身利益相关事务和实际困难纳入协商范围,通过组建居民自治小组、召开居民会议、设立“梧桐树下”协商议事平台等方式,针对社区老旧小区环境卫生整治等问题,鼓励居民建言献策,参与社区事务决策管理。“泉”流争先,善作善成抓落实。深入开展“擂台比武强‘网’泉心服务满‘格’网格擂台比武”活动。从下沉网格情况、发现安全隐患、收集居民诉求等12个方面记录工作开展情况,以问题解决成效、居民满意度等为主要考核指标,激励各网格相互学习、良性竞争,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全面提升网格化治理水平,为居民提供更优质服务。

“泉”力“智”治提质效
“泉”景慧治,数据统筹情况明。通过拉网式摸排建立集人口结构、居民需求、特殊群体关怀等关键数据的9张社区情况表,情况表具备动态更新机制,采用红黄蓝三色管理法标识重点事项。同时打造社区可视化地图,与情况表协作实现数据整合与共享,构建“云端中枢”,为精细化治理提供数字支撑。“泉”眼守望,安全防线构筑牢。充分发挥综合应急服务站作用,借助全时视频监控系统和智慧消防控制平台,实时捕捉安全隐患,推动应急处置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转变。利用雪亮工程平台实时监控交通流量,与社区安全巡查队伍形成双轨联动保障机制,提升社区安全保障水平。“泉”心通办,数字便民惠民生。推出“码”上提“泉”心办小程序,支持多种形式问题上报,网格员在线接单,让居民通过“指尖”高效便捷办事。引入智慧医养平台,通过合理调配资源,全力提质升档医疗、养老“一站式”服务,推动医疗与养老服务无缝对接,切实增强社区老年人的幸福感与归属感。


“泉”情“善”治惠民生
“泉”润心田,撑起“一小”守护伞。开设“泉”心护成长假期托管班,提供书法培训、户外跑酷等多样课程与活动,开展法律科普、非遗体验等文体活动12次。打造“红色四点半”课堂、弘毅书院等社区特色品牌,利用假期、放学后等托管时间开展活动,目前已开展红色宣讲、国防教育、关爱未成年人等志愿服务活动26场次。“泉”连民心,关注“一青”心头事。积极探索“矛调体系覆盖到家、社情民意排查到家、矛盾纠纷化解到家、为民服务暖心到家”的“四到家”工作法,将“泉”心服务融入社区网格,网格员深入了解青年需求,协调解决问题。与山东农业大学共建社会实践基地,为青年提供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平台,助力青年增长才干。打造工人文化宫及沿奈河夜经济项目,运营后预计年接待游客量约30万人次,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泉韵生辉”,织密“一老”保障网。社区积极探索养老服务新模式,以“嵌入式”小微机构为基础,整合多方资源,成立全市首家社区医养驿站,每月25日定期举办“幸福邻里·医养大集”活动,设置20余项服务项目。联合泰安市老年大学创新开办“老年大学进社区 社区月课”活动,每月7日按时开展“点亮舞彩生活”“礼赞红色岁月”等惠老文化课堂,让老年人在家门口上起了“大学”。
(大众新闻记者 曹儒峰 通讯员 梁岩 宁若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