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毛百科 手机版
时间 贷款 费用 车辆 公司 银行 企业 自己的 万元 可能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陕西杨凌:科技赋能 加快构建全域和美城乡共富实践样板

来源:【杨凌融媒体中心】

在三秦大地的关中平原,杨凌正以现代农业“国家队”的担当,奏响乡村蝶变的激昂乐章。如今,科技已成为杨凌乡村振兴的“最强引擎”,通过“五联一抓”工作机制的深度赋能,广袤乡村处处焕发新生机,产业蓬勃发展,生态宜居宜人,乡村治理高效有序,一幅“全域和美、城乡共富”的美好画卷正徐徐铺展。

多彩油菜花 绘就黎陈村振兴新画卷

走进杨陵区大寨街道黎陈村的油菜多功能试验示范基地,连片的彩色油菜花进入盛花期。黄色、粉色、橙色的油菜花铺满大地,形成一片花海。走进村子,青砖灰瓦的民居错落有致,勾勒出一幅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画卷。

“村里实行集体化管理,每年村里都会免费给大伙发放油菜种子,等到了收获季,还有集体分红,家家户户都受益。”村民张进国笑着分享道。

2022年,杨凌示范区创新推行乡村振兴“五联一抓”工作机制,组织专家、科研力量、企业、相关部门以及党员五方紧密联动,凝聚起强大合力,全力助推乡村振兴。在这一背景下,陕西省油菜杂交中心成为了黎陈村的包抓单位,为村子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其中,中心良繁栽培研究室副主任张智,更是投身基层,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一心扑在村子建设上,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智慧与力量。

“今年在这片地里种了好多彩色油菜花,我们将通过油菜节活动,吸引游客来采摘油菜花菜薹,提高油菜种植附加值,增加群众种植效益。”张智表示。

经过几年的发展,黎陈村已然旧貌换新颜。村子里,道路宽阔整洁,白墙黛瓦错落有致,文化广场欢声笑语不断,处处洋溢着蓬勃朝气,产业发展更加富有,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

黎陈村党支部书记罗文敏说:“‘五联一抓’工作机制特别好,从最初推行到现在,我们村子的变化特别大,产业发展上,以前路子窄、效益低,现在是百花齐放、蓬勃发展,村民收入蹭蹭涨;村容村貌更是焕然一新,文化广场热闹非凡,处处充满生机与活力,村子发展得越来越好。”

产业赋能展新貌 秦丰蝶变正当时

日前,在位于揉谷镇秦丰村的秦丰种业生物育种试验基地里,绿油油的小麦长势喜人。这是杨凌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揉谷镇秦丰村的包抓企业,为强化产业协同发展,在村上落地建设的生物育种试验基地。

多年来,基地不仅为秦丰村的农业发展带来了显著变化,还极大地提升了全村农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推动了秦丰村农业产业朝着现代化、高效化的方向大步迈进。

“我们与村上达成合作,流转了这片土地,进行新品种的试验示范。这里不仅是新品种的‘试验田’,还是村民增收的‘新平台’,村里的剩余劳动力有了稳定的工作机会,增加了收入,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有盼头。”杨凌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少勇表示。

产业是金毫,环境是绮墨,一笔一划勾勒出乡村振兴宏伟蓝图。针对镇村提出的人居环境联合整治工作计划,秦丰种业投入30万元专项资金,全力推进秦丰村污水管网改造工程,解决了秦丰村多年来污水明排的“顽疾”,人居环境得到切实改善。“通过企业帮扶,村里再也没有污水横流的现象。”杨陵区揉谷镇秦丰村村委会主任刘军平说。

以“两环五带”为引擎 绘就新图景

春潮涌动催人进,不负春光忙建设。增绿补绿、修剪树木、垃圾清运……连日来,随着“两环五带”环境风貌提升工作的推进,一幅“全域和美、城乡共富”的新画卷正在徐徐铺展。

在崔西沟村口,记者看到平整干净的水泥路,没有一丝杂物;路旁,独具匠心的美化字错落有致,为村子添了几分文化韵味;刚刚播撒完花种的土地,泥土翻松,散发着清新的气息,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在高干渠路两旁,工作人员正在栽植松树。“我们现在栽的是白皮松,这个栽完以后,开始种花种草,增绿补绿,目前,栽植白皮松已经2000多棵。”杨陵区城乡环卫有限责任公司园林组组长吴建文说。

今年以来,杨凌示范区以“两环五带”建设为抓手,通过环境提档升级、产业协同联动、资源全域统筹等方式,探索出一条城乡深度融合、乡村全面振兴的创新路径。当前,两条农高会田间展精品参观环线和五条特色产业带已串联起21个重点村庄、7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及6个特色产业园区,形成“科技示范+产业富民+生态宜居”融合发展新格局,成为展示“千万工程”杨凌实践的亮丽窗口。

“最近一段时间,平均每天出动工作人员300余人、各类作业车辆26辆。在北干渠路、康乐路、渭惠路、常乐路、杨扶路和344国道沿线等重点区域,开展绿化苗木补栽、树木修剪、杂树清理、绿化带整平、土方回填等工作。”杨陵区城乡环卫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崔创军说。

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杨凌示范区正稳步加快形成“两环五带”农业特色产业新布局,向着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的目标大步迈进。

“我们目前正争分夺秒、全力以赴,计划在4月20日前全面完成总长42公里,近百里的建设任务。届时,将呈现出‘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城乡一体全域‘公园’和美景象。”崔创军满怀信心地表示,下一步,他们将深入挖掘杨凌独特的农耕文化,结合区内丰富多样的产业,精心打造13个特色节点,这些节点不仅是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更是杨凌农耕文化的生动展示窗口,让农耕文化重新焕发生机,带动文旅等相关产业协同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从规划到路径,从政策到措施,杨凌示范区“五联一抓”工作机制明确了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任务,绘就了产业兴旺发展蓝图。如今,杨凌正乘着东风,坚持高位推动、强化顶层设计、聚集资源优势、多方协同发力,不断拓宽集体经济增收渠道。一系列务实举措精准落地,一个个村庄旧貌换新颜,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动人篇章。

记者:米蓓

本文来自【杨凌融媒体中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相关文章
  • 甘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原标题:甘肃新闻丨(牢记嘱托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甘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点击图片查看视频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继续完善、建立健全常态化帮扶的制度机制,接续帮扶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

    2025-04-07 20:52:00
  • 陕西杨凌:科技赋能 加快构建全域和美城乡共富实践样板

    来源:【杨凌融媒体中心】在三秦大地的关中平原,杨凌正以现代农业“国家队”的担当,奏响乡村蝶变的激昂乐章。如今,科技已成为杨凌乡村振兴的“最强引擎”,通过“五联一抓”工作机制的深度赋能,广袤乡村处处焕发新生机,产业蓬勃发展,生态宜居宜人,乡村治理高效有序,一幅“全域和美、城乡共富”的美好画卷正徐徐铺展

    2025-04-07 19:09:00
  •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规划提出,到2027年,农业强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到2035年,农业强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到本世纪

    2025-04-07 17:40:00
  • 北京发布医药高质量发展新政 32条举措激发万亿产业活力

    千龙网讯(记者 刘美君)4月17日,北京市医疗保障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4年)》,取得显著成效。2024年,全市临床试验的启动用时压缩至24.9周,实施罕见病药品的“白名单”制度,建立临床急需进口药械的审批绿色通道,进口货值超过了1500亿元,570种国家医

    2025-04-07 15:29:00
  • 金力永磁午后快速下跌超13%,早盘一度涨超13%

    来源:新浪港股4月7日消息,港股金力永磁午后快速下跌,截至发稿跌超13%,早盘一度涨超13%。消息面上,商务部会同海关总署4日发布关于对钐、钆、铽、镝、镥、钪、钇等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措施的公告,并于发布之日起正式实施。机构指出,稀土是全球争夺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电子

    2025-04-07 14:01:00
  • 甘蔗渣“爆改”环保餐具,远销海外!丨在云南样样好

    甘蔗不仅是深受欢迎的水果更在烹饪、药用、造纸等众多领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是云南省第一产糖大县甘蔗种植面积达40万亩覆盖蔗农12万人每年产糖量高达28万吨榨糖过程中产生的40多万吨蔗渣多数只能通过焚烧或堆肥的方式处理要转化为实际的经济效益,却是难题想要破解这一难题离不开产业与

    2025-04-07 12:21:00
  • 对稀土相关物项加强出口管制体现维护国家安全的决心

    新华社北京4月6日电 (记者王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等有关法律法规,4月4日,商务部会同海关总署发布对部分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措施的公告,并于发布之日起正式实施。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4月6日表示,稀土相关物项具有军民两用属性,中国政府此次充分借鉴国际做法,对稀土有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

    2025-04-07 06:24:00
  • 江苏合成生物产业现状如何?多地布局专业园区抢抓风口

    转自:上观新闻“合成生物学共享实验室一天起租”“挑菌仪的‘效率革命’,从手工到AI的跨越”,会场出入口的立式海报,内容抓人眼球;1万平方米展区内,参展方近百家,既有省内及北上广深等地的企业,也有南京生物医药谷、启东生命健康产业园、广东中山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等园区,人们三五成群在展位前、过道中交谈;

    2025-04-05 22: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