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过后,微风拂过沁县小东岭村,整个村庄焕发勃勃生机。穿过“红色小东岭”的门牌楼进入村庄,宽阔干净的街巷、蜿蜒曲折的河渠、白墙蓝瓦的民房交相辉映,一步一景,处处皆景。
小东岭村位于沁县沁州黄镇,东依檀山、西邻漳河,太长连接线沿村而过,交通便利,是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随着京长对口合作的深入开展,小东岭村在红色旅游、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提升,一幅秀美的乡村振兴新画卷徐徐展开。
众多红色旧迹是小东岭村的珍贵资源,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光辉足迹。
抗战时期,八路军总部曾入驻小东岭村。八路军129师以太行山脉的千山万壑为依托,创建了晋冀豫抗日根据地,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时光悄然划过,昔日的硝烟早已散去,一个个土炕、一张张木桌成为历史忠实的记录者。革命先辈们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正在这片土地上代代相传。
近年来,小东岭村深挖红色资源,收集红色故事,开辟红色旅游路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对八路军总部小东岭旧址、东路军高级将领会议会址等进行修缮保护、策陈布展,不断提升红色旅游的软硬实力。同时,一体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加快建成全方位、多层次、全功能的红色旅游基地,奏响革命老区乡村振兴交响曲。
旅游做起来,产业兴起来,乡村火起来。眼下,小东岭村迎来另一片“红”。
小东岭村坚持把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力抓手,以特色产业为依托发展智慧农业,建设智慧大棚、生态渔场,精心打造精品示范村,带动村民致富、村集体增收。
阳光倾洒在一排排草莓大棚上,棚内一垄垄草莓植株葱郁碧绿,排列得整整齐齐,一颗颗熟透的草莓在层层叠叠的绿叶之下鲜艳夺目,吸引众多游客前来采摘品尝。
小东岭村地理位置优越,距离沁县县城只有10分钟路程。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生态采摘是首选。2022年,该村新建3座智能采摘大棚,运用智能化手段发展草莓采摘。草莓下市后,空闲的大棚将继续种植车厘子,一年四季产业循环发展,为游客提供多元化采摘服务。
“为打造集产业、研学、亲子、观光、休闲于一体的‘多业态复合’红色旅游基地,小东岭村将以‘文旅+康养’为引擎,在挖掘红色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做优乡村旅游,让这方红色土地焕发出新生机。”东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闫凯凌说。(黄玥)
(责编:张文卫、郝亚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