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王越欣 李庆
4月2日,清明前夕。来自成都的郑嘉(化名)来到位于眉山天府新区莲花公墓,参加了一场集体公益生态葬仪式,将父亲和姑父的骨灰葬于公墓的花坛之中,四周花草相伴,青山相依。
“很早之前,父亲就说了希望身后是以树葬、花葬等形式,回归自然,我们尊重他的遗愿。”郑嘉说。
当天,包含郑嘉的父亲和姑父在内,共有20位逝者选择了不立碑、不保留骨灰的生态葬的方式,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生态葬的方式主要是以花代墓、以树代墓,将骨灰放置在可降解容器中深埋,与鲜花土壤融为一体,让生命在繁花中绽放。”莲花公墓相关工作人员说,近年来,“回归自然,绿荫后人”的生态葬方式,已被更多人接受和选择。“现在来咨询安葬事务的人群中,咨询生态葬的要占大多数。”

集体生态葬仪式现场。
据了解,近年来,眉山全面推进殡葬改革创新发展,全市建成生态安葬区7个,成功举办12届集体公益生态安葬活动,真正让生命“回归自然”。同时,眉山还实施节地生态安葬奖补政策,对眉山市户籍逝着骨灰实施花葬、树葬、草坪葬等不保留骨灰生态安葬的,给予不低于1000元的一次性奖补。近5年支出绿色惠民殡葬补助资金近6000万元,惠及6.5万人,持续推进殡葬移风易俗,2025年,眉山市7家公墓机构还将免费向市民捐赠570个生态安葬穴位。

公墓工作人员向选择生态葬的逝者鞠躬致敬。
“我都没想到能办得这么好,从各个环节都让我们亲属感到很庄重也很温馨,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郑嘉说,以后亲人也会更多考虑生态葬的形式。
莲花公墓相关工作人员说,随着观念的逐渐转变,不仅是生态葬,代祭扫的订单也逐渐增多。2023年,大约有千人选择此项目,2024年,人数翻了一番,达到了两千人余次,“80后”“90后”的人员占七成以上。“最低5元就可以代祭扫,也可以提供定制服务。”
不只是莲花公墓。据悉,虞丞公墓、龙椅山陵园等公墓均可提供“代客祭扫”服务,工作人员代为擦拭墓碑、敬献鲜花、诵读信件等,并通过照片、视频等方式反馈家属。

逝者亲属挂上了思念的风铃。
今年又将迎清明时。眉山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清明祭扫高峰将至,眉山市全面开通了96444殡葬服务专线,方便逝者家属第一时间了解殡葬改革政策等。市民还可通过“仁孝四川 绿色祭奠”网络祭扫平台,实现网上预约、网上纪念、网上祭扫等,分时段预约祭祀,避免人群拥挤,还可以通过“眉山市民政局”微信公众号,供快速查询全市殡仪馆、殡仪服务站、公墓基本情况、地址、电话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