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清明节是缅怀逝者、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对很多因异地工作、生活等原因,不能现场祭奠逝去亲友的人来说,悄然兴起的“代客祭扫”成为了他们的一种选择。
大皖新闻记者发现,有个人专职或兼职做“代客祭扫”,还有企业、陵园提供这项服务。不过有兼职从业者称,虽然能创收也感到有意义,但至今暂时没有告诉家人。
人物一
“95后”男子“代客祭扫”:为他人搭建思念的桥梁
清明将至,站在合肥大蜀山文化陵园的石板台阶上,“95后”的陵园工作者小韩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他身穿肃穆的黑色大衣,蹲下身,用洁白的棉毛巾轻轻擦拭墓碑,摆好鲜花和水果,后退三步,郑重鞠躬。
4月2日,大皖新闻记者在合肥大蜀山文化陵园见到小韩。他告诉记者,从事“代客祭扫”服务后,他觉得这项工作为他人搭建思念的桥梁,很有意义。高峰期他和同事们平均一天大约完成上百位客户委托的祭扫服务。

小韩“代客祭扫”。
曾把逝者最喜欢的菜端至碑前
小韩在合肥大蜀山文化陵园工作6年了。葬礼主持、日常接待、“代客祭扫”都是小韩的工作内容。
清明时节,正是“代客祭扫”业务的高峰期。小韩说,他和同事们平均一天要大约完成上百位客户委托的祭扫服务,代替那些无法亲临的家属完成祭扫仪式。小韩说,他和同事帮助逝者家人擦拭墓碑、敬献鲜花、诵读思念,对每一份委托都心怀诚挚。
“第一次‘代客祭扫’时,我还是挺紧张的。”小韩告诉大皖新闻记者,按照传统习俗,祭扫需由亲人亲手完成,而“代客祭扫”却打破了这一固有形式,“最开始的时候,我总担心动作不够庄重,语言不够真挚,怕自己满足不了客户的情感需求”。
“代客祭扫”听起来简单,但在小韩看来,是承载着跨越山海的思念。
小韩至今记得两年前一位旅居国外客户的来电委托。小韩说,那位客户称梦见父亲说想吃韭菜炒鸡蛋。而这道菜也是这位客户父亲生前最爱的家常菜。接到委托后,小韩立即联系陵园后勤人员现炒,并亲手送至碑前。收到小韩拍摄的照片后,这位客户非常感谢,还给陵园送来了一封感谢信,“那次委托让我感受到,无论距离的远近,都阻隔不了人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在小韩看来,“代客祭扫”很有意义,“我们为客户搭建了思念的桥梁,我觉得这份的工作很有价值。”
从事这行业后,对生命有了新的理解
面对死亡这一话题,小韩坦言,“之前我对于死亡还是比较忌讳的,但从事这一行业,接触过形形色色的人之后,我对生命有了一些新的理解。”
小韩告诉大皖新闻记者,他觉得每个人很难决定自己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宽生命的宽度,“生命只有一次,要珍惜生命,以自己热爱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一生。”
陵园里的墓碑上记录着人生的长短。每当接触到与自己年龄相仿甚至更小的逝者,小韩都会不由自主地为他们感到惋惜,“想到他们的亲人会因此非常悲伤,我也会有所共情。”因此,这样让小韩更加感受到生命和亲情的重量。
“俗话说‘生前尽孝’,人一旦离开了就什么都做不了,一定要对自己的家人好一点。”小韩说,自己现在已经结婚,家人也支持自己的工作,“我在工作中有所感悟,也更重视和家人之间的情感,以后会用更多的时间陪伴在他们身边。”
人物二
销售兼职做“代扫”:既增收又能助人
“我主营工作是卖二手车,时间比较自由,之前看到有‘代客祭扫’的工作,于是做这方面的兼职。”4月1日,湖北武汉的陈先生告诉大皖新闻记者,目前他兼职“代客祭扫”的范围主要是在武汉市。
兼职做“代扫”,暂未告诉家人和朋友
“扫墓、香纸、鲜花……”陈先生向大皖新闻记者介绍,“代客祭扫”服务按照当地清明正常扫墓流程进行,价格大约在200元,如果有特殊需求,比如录制视频、代替给故人磕头等,这些服务价格会相对增加一些。
陈先生说,他主要是在网上发布信息,目前下单人群以年轻人居多,不仅是清明时节,还有过年或者遇到亲人去世周年的时间,有人也会有这方面的需求,全年都可以代扫。
陈先生说,因为只是做兼职,工作量不大,不影响自己日常主业,所以他没有并将兼职的事情告诉家人和朋友。
增收又能助人,以后也许会成为主业
“今年清明期间暂时已经接了五六单。”陈先生称,他从事这项兼职工作已经有大半年时间,去年清明假期业务量多一点,平均一单大约需要花费一两个小时,也不是很累,“如果后续工作开展可以,也会作为主业吧。”
“我有空闲时间,别人有这方面需求。”在陈先生看来,“代客祭扫”不仅是有意义的服务工作,同时也是帮助他人的一种行为。“有人确实有事来不了现场,通过这种形式,也是表达了心中的思念,心中也能有所安慰。”
大皖新闻记者 余康生 见习记者 周镕健
编辑 陶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