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北京市经信局对外介绍,海淀、昌平率先启动创建市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全力构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未来产业创新生态。
北京基于高精尖产业发展基础和创新资源优势,布局了未来信息、未来健康、未来制造、未来能源、未来材料、未来空间6个领域,针对性制定引导政策并迭代完善,在17个领域创建31个创新平台,持续打造涵盖资金、基金、信贷产品、孵化培育于一体的投融资服务平台,全市已形成一些未来产业发展集聚区。
在此基础上,本市以现有产业高端化升级和前沿技术产业化落地为主线,打造特色鲜明、引领发展的未来产业先导区,为形成未来产业发展高地提供重要支撑。
其中,海淀区聚焦未来信息一个主赛道、未来制造和未来空天两个副赛道,布局范围包括中关村软件园一期和二期、中关村永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中关村翠湖科技园、中关村东升科技园(北领地)、中关村东升国际科学园等,共174平方公里,将实施64项任务、90个项目,到2027年至少突破10个可能引发范式革命的“种子技术”,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智能网联、卫星互联网、具身智能向千亿级集群跃升。到2030年左右,力争成为全球未来产业的引领者。
昌平区构建以未来健康为牵引、未来制造和未来能源为支撑的“一主两副”产业发展格局,以未来科学城生命园为核心,联动中关村昌平园、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园(昌平)、未来科学城合成生物制造基地、能源谷,辐射沙河高教园、小汤山美丽智造园等专业园区,覆盖约180平方公里。到2027年,新增知名科学家创办企业20家、高新技术企业60家、专精特新企业30家;到2030年,产业规模力争达到800亿,三大赛道形成技术策源、辐射津冀、引领全国的发展格局。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曹政